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2.认证的核心和目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证明接受认证专业所培养的师范生在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能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4.认证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任务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①“以评促建”旨在通过“兜底”监测,督促高校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
②“以评促改”旨在通过“合格”认证,推动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
③“以评促强”旨在通过“卓越”认证,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做强,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卓越标准要求,形成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5.认证的类型和层级是怎样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了“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
①“横向三类覆盖”指的是三种类型的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小学教育专业认证”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②“纵向三级递进”指的是各类专业的三个认证层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6.第二、三级认证的工作程序有哪些?
一般分为七个阶段: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
7.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现场考查的方式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方式: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认证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查阅文卷、集体评议等方式,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给出考查结论与建议,并向高校现场反馈意见。
8.第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8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
9.师范认证重点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①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
②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③师资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
④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⑤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10.什么是“OBE”教育模式?
OBE,是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是目前国际高等教育倡导的一种先进理念,也是新时代我们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师范类专业认证OBE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定的原则性理念,即“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认证关注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11.“产出导向”中的“三个三”指的是什么?
“三个三”指产出导向的培养体系中“三个产出、三个评价、三个支撑”,是师范认证标准各要素的内在逻辑,是认证的实操路径。
①“三个产出”指基于产出理念设计人才培养不同环节的目标。②“三个评价”基于证据的思维证明不同环节的产出目标能够实现。
③“三个支撑”从三个评价到三个产出的证明逻辑路径。
12.师范类专业应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师范专业应该做好“六个对接”
“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①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
②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
③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正向施工”落实和评估培养效果:
④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
⑤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
⑥对接培养目标“产出”师范人才。
13.师范类专业如何做好“持续改进”?
确立“持续改进”的质量观,做好“三个跟踪”,推进“三个转变”。
“三个跟踪”是:
①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
②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
③跟踪知识能力素养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三个转变”是:
①推进从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学生)向需求导向(政府/基教学生/学校/教师)转变。
②推进以教为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了/重能力养成)转变。
③推进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4.师范类专业认证关注的“三个机制”健全是什么?
第一个机制: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学习成果)。
第二个机制: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
第三个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改进)。
15.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提出了哪些要求?
培养目标的内容包括服务面向、服务定位和人才规格等内容。要对师范生毕业5年左右的具体能力和表现有清晰的表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并要求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16.师范认证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有哪些?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二级)毕业要求包括八个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17.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一践行三学会”是师范类专业对所培养的合格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对毕业要求的进一步概括,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18.师范认证的结论和周期?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分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三种,有效期为6年。